冠军博策论坛新闻

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 >> 关于我们 >> 冠军博策论坛新闻 >> 正文

红心向党|寒假返乡实践(三)千里淮河上那座“冲不垮”的堤坝

发布时间:2024-03-06  点击:[]


“这里是我的家,敞开胸怀的王家坝,每一次洪水来临的时候,不计较得失代价。”这便是响彻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的《王家坝之歌》。20208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淮河,察看淮河水情,视察治淮工程,首站便来到“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让我们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内,回顾人水和谐共处的今昔之变,共同感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远见。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4339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4359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可见,淮河沿岸人民对于淮河的眷恋,涛涛淮河水,以其慈母般的胸怀养育着两岸的人民。但淮河也因连年的水旱灾害给沿岸百姓特别是蒙洼人民带来了苦难。特别是宋代黄河夺淮入海后,打乱了淮河水系,从此,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没雨旱灾”。此外,人水争地矛盾突出,人占水道更是加剧淮河水灾。“盼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这句在蒙洼地区流传着的民谚诉说了蒙洼人民曾经对于淮水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御水?抗水?或是斗水?人与水,如何共生?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1841

新中国成立初期,淮河流域突发大水,洪水蓄洪数十日,给淮河沿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据此,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70多年来,淮河治理的脚步未曾停歇,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奋力前行,基本理顺了紊乱的水系,改变了黄泛数百年来恶化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形成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2050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3318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3323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2257

“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一闸千钧,从1954年至2020年,王家坝闸60多年间16次开闸蓄洪,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安全立下汗马功劳。但,蓄洪区内居住近16万人口的村庄和18万亩耕地反复化为一片汪洋。对蒙洼的群众来说,这是巨大的牺牲和付出,但对于开闸泄洪,蒙洼人民总是给予理解和支持。2020年,根据国家防总指令,通向蒙洼蓄洪区的进洪闸开启,淮河王家坝再次开闸。在蒙洼蓄洪区抗洪抢险过程中,无数党员干部闻令而动,24小时连轴转,没有喊苦的,没有叫累的。他们始终冲锋在防汛救灾最前线,让人民群众有依靠,让党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高高飘扬。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3437

被淹的庄稼怎么办呢?“水害”如何变为“水利”呢?经历一次次洪水“洗礼”、家园损毁的蒙洼人民没有抱怨,没有消沉,而是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的淮河治理,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更加注重人水和谐、生态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科学统筹推进淮河治理,开展并完善王家坝闸除险加固工程、蒙洼堤防加固工程、蒙洼移民建房及蒙洼安全建设工程项目。另一方面,蒙洼地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耐水杞柳“五水”农业。“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并且,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展农特产品市场,以“丰”景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建成王家坝扶贫工厂(红亮箱包厂)等规模较大新型经营大户,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着重强调贫困户的积极参与,发挥扶贫对象的发展潜力,促使产业与农户之间形成稳定的供给需求链。2016年以来,王家坝镇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524592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王家坝,起笔在治水,落笔点在了高质量发展。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4223

70多年来,治淮安澜与蒙洼人民命运休戚与共,王家坝的今天,正是从无数平凡人的奋斗中得来的。李西林在解放后参加治淮工程,并在阜南从事水利工作几十载,他身体力行,对工程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治淮事业。在告别书中,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一生平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这位水利战线的“平凡”老干部一辈子坚守治淮初心,扎根治淮岗位,无私奉献、忘我工作。2001年,李西林走完了人生89个春秋,依照他生前的嘱托,他的骨灰撒在了王家坝淮河里,和蒙洼人民永远在一起。也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从“御水”“斗水”再到尊重自然还道于洪,顺应规律让道于水,人与水和谐相处,蒙洼人民秉持王家坝精神走出了新路子。

说明: 微信图片_20240303164308

“这里是我的家,蒙洼蓄洪听令下,每一次祖国需要的时候默默地选择接纳。”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中写着这么一句话,“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在颍淮大地,王家坝抗洪纪念馆记录了蒙洼人民追梦安澜的艰苦历程,新时代,它定会继续见证淮河安澜人水和谐新图景!(审核:陈俊)

 

 

关闭